Four Seasons of the World
Dong He Solo Exhibition(Line Gallery · Shanghai)
2022.01.08 - 02.15

□ 董鹤:人在自然中是渺小的存在

英国哲学家休谟(David  Hume)曾说:“对宇宙而言,人的生命并不比一隻生蚝更重要。”在董鹤的新展“人间四季”中,正展现了这一深海中的人之渺小存在的隐喻。所谓“四季”,不过是地球公转一周的大自然生命循环的景观现象,一切生命从新生到繁盛,再从凋零到消亡,不过是寻常的春夏秋冬的轮回,除此之外,似乎别无它言。这一对人生世界的洞见,也展现在艺术家对人世生命的观看态度中。

我们在董鹤的“深海”系列中正看到了这样一种关于生命之脆弱和凶险的矛盾一体,生命“四季”的轮回在深海之处一样显现,它指向了一种关于永恒的概念,它被称之为“永恒轮回”(Ewige  Wiederkunft),也被称为永恒轮转、永恒重现、永劫回归,也指向了潜意识中艺术家对该概念的恐惧。最早文字意义上的概念起源,在古埃及和古印度被发现,而后亦在古希腊被传承、转化和发扬,尼采作为近现代哲学家,从古希腊以弗所学派的创始人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那里汲取了循环之火的灵感(建立在以火为本源的循环宇宙论),首次用德文高举了“永恒轮回”,并将它发展成“超人哲学”的理论前提,正如尼采所说,赫拉克利特的变化理论是虚无主义的最极端形式,但它也是克服虚无主义的方法。

而在董鹤的作品中,我们正看到了这种基于生命轮回的悲壮力量。在艺术家这里,这种轮回不是东方宗教意义下的,而是建立在某种唯物论的,以原子为生命根基的轮回观,与尼采的学说具有相通性。精怪与自然山间的介入,使人的存在变得渺小,人类如何处理自我与其他物种的协调是董鹤具有代表性的当下命题。这种在自然力量下的恐惧与迷狂中,无论是瀑布、花卉或深海,都契合着艺术家在其独特视角下,对生命、死亡以及自然主题的存在与消亡中既悲壮又欣喜的思考。

在唯物轮回观的引导下,走向某种英雄主义似乎是一个必然,它契合了尼采“超人哲学”的诞生模式,也与赫拉克利特的终极追问趋于一致,阳光之下并无新事。在董鹤一整年的不出远足的思考中,他走向了对欧洲古典对生命和英雄主义的图像化研究拉回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它成为一种极具欧洲浪漫主义时期的风格,诗性是超越性的替代符号,是强人或英雄主义的超人格显现。在“花卉”系列和借用《山海经》为元素的作品,进一步探讨了人与自然及其他物种的关系,站在东方视角下呈现了各种生灵在古代中国人文中的存在价值和境遇,这是一种“超人哲学”的东方转换,并以一种狂迷的色彩所转换。

这种思考的根基,在董鹤这里仍深深建立在对生命沉重的审视。艺术家在唯物的生命虚无主义下寻找着出路,正如他所说:“这次的花卉我更着力于表达花以一种生命形式怎么来与这个周遭发生联系和处理自己生存的关系。我用一种描绘山水花鸟的心境来处理花与如今生命的关系和它存在的意义。”这是一条艰苦且沉重的探索之路,因为若生命是无法承受之轻,那么艺术也必成为无用之尘土。这更像是一种挣扎,正如赫拉克利特被称之为“哭泣的哲学家”,或是使尼采陷入绝望的都灵之马。但如果这种轮回的前提是错误的呢?在以赫拉克利特为中心的以弗所学派兴盛的以弗所,公元一世纪的使徒保罗曾给以弗所的教会写信,宣告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永恒轮回的信息,它展现了生命应当所具有的真正意义,并宣告这种真实意义并不枉然,因为它的根基并不建立在哲学思辨上,而是建立在复活的见证上。

Previo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