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白之影
熊宇个展
2015.10.10 - 11.03

□ 人造的世界

哲学家波普(K.R,Popper)在 "三个世界理论 "中认为思维观念、语言、文字、艺术、神话、科学问题、理论猜测和论据等一切抽象的精神产物以及一切具体的精神产物,如工具设备、图书、房屋建筑、计算机、飞机和汽车等事物,都会具体的对我们自身的本体产生影响。现代社会中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无时无刻不在面对人类自身产生的精神世界和物质世界反过来对我们自身的影响,有时候我们甚至可以说我们生活在一个“人造的世界”的中(当然这个“人造的世界”相对于“自然世界”而存在)。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讲了解世界的渠道更多的来源于间接的经验,而不是像前人一样直接的面对自然所产生的一次经验,人们从各种渠道获得二次经验,并对这些二次经验进行再次重构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的常态。

今天当我们面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的时候,对于人类世界的关心远远胜过对于客观自然世界的关心。我们会关心各种各样影响我们自身生活的事物,而这些事物很多时候往往是人类自身行为所带来的,就像最近我们大家都关心的雾霾,就是人类自身从事社会行为时所产生的对于环境的影响,反过来这些影响又会深远的影响我们自身的生存状态。

面对人类自己制造的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的一切会像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一样的吸引着艺术家。今天有很多艺术家会选择废弃的人类制造物来进行创作,会选择已经产生的现成制品,视觉影像来作为创作的素材。而这些素材往往具有其最初被人们创造出来的社会功能和意义。当艺术家使用这样的素材的时候,往往这些物品的第一次功能已经结束。不能否认的是当物体的第一功能还存在的时候,人们往往会着重讨论它的第一价值,比如一辆崭新的汽车,拥有它的人会首先和身边的人讨论它的实际的功能,如行驶、载人、拉货等等,会热衷于其外观以及其作为汽车的种种性能比如发动机的功率,爬坡的能力。这些都会成为我们讨论汽车的话题。汽车这种物体在这个时候往往会被定义为一种运载工具,而这正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汽车这种物体的普遍记忆也是在人们的认识中这种物体所具备的普遍价值。在这个时候社会认知带给我们的概念会成为我们对于物体的一手的经验。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个废弃的汽车的时候,它一次存在的价值到目前已经终止了,这时如果这辆汽车成为一个艺术家创作的素材,那么艺术家赋予它的便是第二种价值。通过艺术手段使得这些已经快要失去人们传统概念里的普遍价值的东西获得某些新的思维的概念、或者产生新的形式,这个时候往往很多在这些物体上呈现的东西比如说一些社会学的概念、以及某些潜意识中存在的东西,都会在这个物体上产生改变,这便是艺术家赋予它的第二经验,运用垃圾来创作的阿尔曼,以及把汽车压成方形的凯撒,他们无一不是在运用人造之物来完成自身的创作。

今天的艺术家前所未有的受到多元文化的影响,而我们的提到的多元文化,说到底依然是人类自身行为所产生的种种痕迹,从物理的物品到精神世界的文化产物。借用人类已经生产的图像或者物品进行创作,而不是像以往的艺术家那样对外界自然进行描摹和再现。今天艺术家专注于对于已有物体或者人类文化产物的再阐述再创造,比如杜尚会展出一件物品,如小便池或者除雪铲,然而与此同时他会通过艺术家特有的观点来产生判断,并以此为自身创作的基础,并将一个物品植入一个新的剧本,由此物品也会拥有新的意义。

工业时代使得人类生产之物前所未有的丰富起来,人们开始感受机器带给人们的种种物品的奇观,也使得人类世界以物的形式极大的扩展开来。每个时代艺术形式的产生,往往有它特定的社会环境和背景,并且和其所处的时代有很大关系,安迪沃霍尔的作品便是在美国繁荣的现代工业所带来的物品的繁荣的背景之下产生的。而今天网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在90年代之前,我们没有计算机网络以及虚拟社区这样的概念,大家都是在现实中工作生活。那个时候的可以谈得上是虚拟生活的就是看小说、看电影、听收音机。到了90年代后,尤其是2000年以后,虚拟的社会生活就大大增加。

今天的人会有很多虚拟的体验,比如在游戏里面扮演一个角色,在移动社交网络建立自己虚拟的网络形象,从本质上讲这一切都是一种生命经历的体验,和现实的生活是一种概念,在这个过程中他可以迅速的体验一些东西。如果我们去上网,网络就可以有社区,可以生成一种全新的社会的经历。这种社会角色的虚拟度非常之高,以至于一些人只是需要维持肉体的基本生存,而将整个精神生命投入到虚拟社会当中。比如说,在大型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里面,每个人都是有职业的,有分工,你可以选择你自己想做的事。另一个游戏《模拟城市》也是这样。这是一种虚拟的文化也是全球化下我们今天的人都会面对的一种现实。绘画从某种意义上来会带给人类似的体验,绘画的时候,你的生命是开放的,你自己的生命体验和社会生活中的感受在绘画中呈现。对我来说对虚拟社会的关注和对现实生活的关注只是关注点不同。本质上都是艺术家对自身所处之社会语境的一种观察,理解和体验。

今天你和一个朋友一起吃饭,两个人虽然面对面坐着却可能并没有怎么说话,但是互相微信圈里点赞,这就是一种典型的虚拟社交现象。这种现象二十年前的社会也不曾有过。今天的人生活在世界上,首先会有个真实的身份,然后可能还有很多虚拟的身份,会有属于他自己的账号。以前的人会觉得这个账号没有意义,因为可能这只是由一堆数据所组成的东西,但是今天如果你的微信被盗号,或qq被盗号,这绝对是个很严重的事情。因为这承载了一个人非常多的个体经历和生活历史。对于个人而言,这就是一个个人历史的记录。当这些东西丢失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某段记忆和历史也就丢失了。在人类文化历史上,这种生活体验是以前所没有的,这是人类一种全新的感受。今天的艺术家刚好面对的是这样的“新世界”。而这个世界正是人类创造的不同于自然的世界,也是使得我们深陷其中的另外一种真实的世界。即使是像绘画这样传统的艺术,今天依然在这样的“新世界”当中,不同的是在今天的历史脉络下,在当下社会境遇下,科学环境之下,面对这样的世界,和虚幻的现实,艺术家的创作焦虑和他们创造可能性会融为一体,并激发出新的可能。康得曾经认为任何的艺术品它都没有办法超越自然现实,在自然面前,在这种自然奇观和大自然面前,任何艺术品都显得非常的苍白。而在他的概念里面,认为艺术家是审美经验的提供者,审美经验的对象是主人,而艺术家则是仆人。就像黑格尔说的一样,仆人可能会操纵和控制主人,但是仆人依然还是仆人。但今天的艺术家面对的世界并不只是康德所描述的自然,还有“第三个世界”。




                                                                                                             熊宇
                                                                                     2015年6月于川大江安
分享到:

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