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diculous
Yan Bingqing Solo Exhibition
2018.06.15 - 07.12

□ 颜秉卿 春在枝头已十分

颜秉卿  春在枝头已十分

夏天的下午绝对不是采访的好时候。在一个多小时的采访时间里,颜秉卿喝掉了一大杯冰卡布奇诺,又要了一瓶冰镇啤酒,服务员问他要不要加冰,他反问人家,瓶装的怎么加冰?

瓶装啤酒能不能加冰,并不是一个技术问题。对颜秉卿来说,技术也从来不是问题。在艺术的世界里,技术当然不是解决问题的万能钥匙,只是我们谈惯了“思想解放”,喜欢追逐“放飞自我”,热衷于探讨“精神高度”,却也容易忽略作为艺术世界门槛的“技术”——这是艺术家的审美基础,也是创作下限,艺术家要成就艺术,必须得过“技术”这一关,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恰恰是通过锻炼可以进步的技术,才推动艺术整体的前进。

讲话慢条斯理的颜秉卿显然是一个对技术十分自信的人。在他看来,时间会让所有困难的技巧成为司空见惯的技术,“技术只会越来越简单,技术难度一定会因为熟练而变得简单”,他如是说。通常而言,自信的人都格外放松,面对绘画,颜秉卿总在寻找一种放松的“舒服”状态,敏锐捕捉技法与绘画之间最内核的关系,就像一定要追问瓶装啤酒怎么加冰一样,在绘画方式的选择中有的放矢,让技术简单化,让创作舒服化。

不过这种“舒服”往往只是想当然或者“回头望”时的一点惬意,创作总归是一个“舒服与不舒服,满意与不满意”交替的过程,“今天看着好好的,明天再看就觉得恶心”,艺术家灌一口啤酒老老实实的说,“不能恶心,就要来回改”。创作显然不会永远是一个舒服的过程,在这样较劲的过程里,画面里突兀的棱角被磨平,缺失的氛围被补充,画面成为画面,作品成为作品。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颜秉卿技术上的“自信”被画面中的叙事冲淡,不太暴露。这倒不是  “韬光养晦”,而是自我认知十分清醒的颜秉卿的真性情——不知道比喻是否恰当,反正才华横溢的人往往不太在意才华这种东西,据说长得好看的人也从来不信什么可以靠脸吃饭,大概都是一个意思。

这让艺术家颜秉卿看起来是一个有些异类的职业艺术家。这种与众不同,既来自于他对技术的自信,也来自于他对个人的清醒认知。正是太相信自己不大可能重新接受“每天擦一排笔,每天洗一排笔”的典型油画艺术家生活,又对征服不同技法怀有信心,才让他的职业生涯看起来“分寸感”十足,一步步走来,足印扎实,实有章法,从丙烯到坦培拉,从场景化到神秘感,在技法与画面感觉上,颜秉卿留下多重线索的可能性。

三年前在个展“荷尔蒙”中,颜秉卿呈现的充满想象力和荷尔蒙的世界,以新奇的视角和动荡的构图让人们更为关注他脑海中的幻想,那些臆造却又现实的场景,那些激烈并且紧张的对峙,以绘画的方式描述一个又一个故事,那些故事紧紧扣题,“踩点给分”的话,几乎篇篇满分——颜秉卿将那个展览中展出的作品,视作一种“命题作文”式的创作,以“荷尔蒙”为题,颜秉卿交出的是一份几乎与每个人都相关或相关过的青春图景、欲望都市,画面中细长的造型与跳脱的色彩、无处不在的细节与对故事瞬间的把控,共同显示着艺术家的个人风格与志趣所在,在混合了欢乐与紧张情绪的画面里,脂粉气与汗酸味含混不清,杂乱却昂扬的生命力在如同梦境的色调中盘旋升起,萦绕在画面中挥之不去——或许这正呼应着颜秉卿对“题材”的控制力,来自自信与放松,来自个人化的艺术语言的控制力。

三年之后,颜秉卿展出自己对坦培拉这种最古老的油画技法的尝试。在这批作品中,颜秉卿试验了新环境下更适合自己的坦培拉技法,呈现不同于传统坦培拉的新画面,在这里,颜秉卿综合了作为艺术家的个人对绘画艺术的回溯与推进,“可变是注定要被淘汰的”,艺术家如是说。这同时意味着,“不变才是永恒”。

在这里,颜秉卿的幽默感仍然布满画面,另一方面,或许因为技法的原因,画面中氤氲更多神秘的气息,那些在“荷尔蒙”中司空见惯的冲动与鲁莽,在这组作品中被转化为胸有成竹的调侃,在不大的尺幅中,暗伏满篇的细节,创作方式带来更为细腻的画面的同时,也带来更为丰满的表现力,在这一系列新作中,艺术家尝试着新的叙述方式装备画面语言,让故事后味更足,意境更深。

从创作方式上看,颜秉卿向绘画的传统更近了一步,但是显而易见的,他的绘画向前走了一大步。新鲜感终会成为喜新厌旧的牺牲品,又有多少人寻春不见春,不知枝头已十分?

                                                                                                         滕昆